

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,已赘述文章结尾
None那幅画最初是卷起来的,藏在国家博物馆的一个旧卷轴柜里。
工作人员打开它的时候,没人说话。
画中的男人五官端正,神情平静,眼神却透着一股沉沉的力量。
旁边有字:岳飞。
那时候的气氛,有点奇怪。
因为——这真的是岳飞?怎么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?
不是怒目圆睁,也没有夸张的虎背熊腰。
看起来更像一位沉稳的书生,而不是万人敌的将军。
可这幅画的来历没问题,是南宋留下的《中兴四将图》之一。
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得从头说起。
岳飞出生在1103年,河南汤阴,那会儿是北宋末年,天下已经乱得差不多了。
外面金兵虎视眈眈,朝廷里却还在争权夺利,谁也顾不上边疆那些事。
岳飞家很穷,父亲是个普通农民,靠种地和点小买卖维持生活。
不过这个人挺有远见,再困难也不肯让孩子荒废学业。
书,是省着饭吃也要买。
岳飞小时候聪明得很,七岁能背《论语》,一张口就让村里老先生点头。
可他不光读书,还喜欢比划。
他说,书是要读的,拳脚也不能丢。
说起来,练武这事儿一开始也没人当回事。
家里穷,哪有条件供他练?可他偏不信这个邪。
听说周侗是江湖上的高手,硬是跑去拜师。
再后来,又遇上陈广,两个老师都说他是天生的材料。
那会儿他练得狠,早起晚睡,胳膊练到举不起弓也不歇。
夏天晒得脱皮,冬天冻得流血。
他不怕。
他说:“我不练,谁练?我不行,谁行?”
可命运没那么顺。
他刚在军中做出点成绩,父亲就去世了。
按当时的礼制,得辞官回乡守孝。
三年。
他没少挣扎。
可最后还是选了回家。
那年黄河决了口,汤阴县一夜之间变成了泽国。
他带着乡亲们修堤坝,扛沙袋,饿了就啃干馍,困了就睡地头。
有人劝他走,说你有本事,何必困在这儿?他摇头:“国都乱成这样了,我不留下谁留下?”
后来实在熬不住了,他去了山西,投了“平定军”。
没多久就当上了小头目,靠的不是关系,是本事。
再后来,金兵大举南侵。
朝廷节节败退,汴京失守,徽钦二帝被掳。
岳飞听说的时候,正带兵驻扎在河间。
他站在地图前看了一个晚上,最后只说了一句话:“该回去了。”
岳母没拦他,也没哭。
只是拿出针线,在他背上刺了四个字——尽忠报国。
那天夜里,他没喊疼,也没掉泪。
第二天一早就披甲上马,走了。
他回来的时候,已经是统领岳家军的将军了。
这支军队纪律严明,不掳掠、不扰民,打仗时冲锋在前,撤退时断后殿后。
老百姓说,岳家军过,秋毫无犯。
兵部尚书亲自写信夸他,说“此辈可为国柱”。
可打的仗多了,敌人怕了,自己人也怕了。
有些话开始在朝中流传,说他太有威望,军权太重,甚至——不听调令。
岳飞是那种人,不会拐弯。
他写奏折是直来直去,从不奉承。
他也不巴结权贵,宁可被排挤。
对手是金兵,敌人是秦桧。
他分得很清楚。
可那一年,朝廷突然下了十二道金牌,命他班师。
他看完命令,沉默了很久。
副将张宪劝他说:“再请一次旨,或许还能改。”
岳飞摇头:“兵已至,命难违。”
他收兵了。
那年他39岁,正是将军最有力气的时候。
之后的事已经很熟了。
岳飞被捕、下狱、审讯。
没有证据。
可最后还是死了,在风波亭。
那天夜里天很冷,牢里没灯,他最后对狱卒说:“清白而死,吾无憾。”
他死后很久,百姓才敢在桥头悄悄烧纸,说是“送给岳爷的”。
烧的时候不敢说话,只是低头跪着。
再过了几十年,有人把他和张宪、岳云的尸骨合葬在西湖边。
墓前有两人跪着,铁铸的,一个是秦桧,一个是他的妻子王氏。
孩子们路过的时候会问:这两个跪着的是谁?老人低声说:做错事的人。
从那以后,再也没人那样叫他的小名了。
参考资料:
脱脱等,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,1977年。
朱绍侯,《宋代政治史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,1997年。
李一氓,《岳飞传》,中华书局,1981年。
国家博物馆文物资料库,《中兴四将图》馆藏档案,编号:NM001237。
上一篇: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|标识性原创性概念大家谈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下一篇:没有了